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網上海9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面向“最柔軟的群體”。開更多的幼兒園托班、全面建設社區“寶寶屋”、開展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在連日的走訪中,記者了解到,上海正努力形成同城聯動推進社區托育的良好氛圍。
記者20日獲悉,今年到8月底,上海已新增公辦幼兒園托班托額2172個、社區托育托位5308個已全部完成裝修改擴建,在新學期正式開園收托。今年全年,上海計劃在全市增加不低于3200個社區托育托位和不低于2000個公辦幼兒園托班托位,這也是2023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上海市教委方面接受采訪時介紹,上海即將修訂出臺托育服務相關文件與配套標準,將各類托育服務資源和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納入“15分鐘社區生活圈”,并持續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資源。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與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發改委等政府部門、16個區教育局聯合開展調研,走進園所機構、走進居民社區;通過實地走訪、專題研討、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年輕家長共同關注的托育需求。
在馬陸鎮白銀社區的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這里有托育需求的家庭對托育機構從業資質有要求,價格實惠、離家近、班額小等也是家長們重要的考量標準。馬陸鎮社區“寶寶屋”今年7月上旬投入使用。記者看到,面積250平方米的“寶寶屋”內分設了閱讀區、游戲區、手工區、體能區等,該社區“寶寶屋”委托嘉定區二星級托育機構運營,為社區中1歲到3歲的嬰幼兒家庭提供多元化、臨時性、計時制的集中照護服務,至2023年8月底,共有137個家庭報名加入。
記者走訪了嘉定區實驗幼兒園,這里,“開放式空間”打通室內外邊界,室內的活動區、戶外的草坪、草莓房、南瓜房、小山坡等童趣的環境,讓幼兒在無邊界、全浸潤的環境中親近自然;老師在家訪中了解小朋友的性格、喜好等后,將溫馨的家庭氛圍融入班級環境,減輕幼兒對環境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園方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該院探索“柔性過渡”方式,讓托班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在為期6天的“親子陪伴過渡期”,家長在陪伴中,逐步放手“往后退”,讓幼兒在新環境中有安全感,而后實現平穩、獨立來園。一位寶寶家長開心地說,了解孩子在園內的生活,心里不再擔憂;希望寶寶在園內體驗歡樂的童年。事實證明,經過“柔性過渡”,大多數寶寶入園由膽怯、畏縮,變成了期待,能夠愉悅地體驗集體生活。
同樣開啟“柔性過渡”模式的同濟大學附屬嘉定幼兒園方面告訴記者,該院本學期新開設了托班——同同班,在開學第一二周,園方開設“暖心十點檔”午餐活動,允許家長在十點半的時候入園觀摩、協助幼兒生活、活動和進餐。園方還開展大班哥哥姐姐的“愛心牽手”陪伴活動,希望幫助托班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喜歡幼兒園。
在走訪上海虹口區中,記者了解到,該區不斷挖掘資源,堅持“能開盡開”“應開盡開”,在公辦幼兒園開設托班,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目前,虹口區有33家幼兒園、4家托兒所開設托班,托幼一體化占比達到68.5%,街道普惠性托育點已達100%全覆蓋,并且實現了“一街道多普惠點”。
據了解,上海正式上線了“托育服務隨心查”應用平臺。該平臺運用信息化工具賦能托育服務,搭建家長需求與資源供給精準對接的橋梁。通過“托育隨心查”信息渠道,家長更方便找得到托位,讓孩子能得到優質照護,解除后顧之憂。上海市教委方面透露,該平臺應用模塊將持續升級,把幼兒園托班、托育機構、社區托育“寶寶屋”、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站全部納入平臺數據推送、查詢和應用分析范圍,為家長提供各類托育服務點位查詢服務。
培養高質量托育人才,是實現“幼有所育”的重要保障。記者走訪上海開放大學了解到,該校近年來開展的“0-3歲托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覆蓋育嬰員、保育員、保健員、營養員和園所管理者;努力提升從業者“保育能力、教養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據統計,該校目前已累計培訓22800多名從業人員。
校方告訴記者,學校與16家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全市托育園共同組建了“市—區—園”三級協同機制,構建上海托育服務人才培養聯盟。校方從行政管理者、園所管理者、從業者及嬰幼兒家長四個維度評價培訓效果,以保障培訓質量。該校還編寫出版了5本托育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培訓教材。
今年,上海開放大學擴大托育培訓服務范圍,除托育機構外,還納入了社區托育點(寶寶屋)從業者和部分公民辦幼兒園托班老師;在課程設計上,校方為不同群體設計了具有崗位針對性的適需課程,比如為社區托育點(寶寶屋)從業者開設“混齡兒童照護”“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等課程,重點解決混齡兒童和祖輩帶養的問題;為公民辦幼兒園托班老師開設托幼一體化系列課程,及時為托班老師提供培訓資源。校方表示,到本月底,該校將完成覆蓋全市16個區共計超過3600人的一線從業人員培訓。(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