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當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持續壯大,逐漸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我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達8400萬人,這些人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創造者,也是新增就業的重要來源。
對于新就業群體來說,由于他們的就業平臺化、分散化,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工作地點不太固定,其后勤保障、工作場所、員工參與等都與傳統就業群體有很大不同。不少地區通過實實在在的便利,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溫暖,提升了他們在城市生活中的參與感、歸屬感。但是,也應該看到,新就業群體除了需要“家”的溫暖,更需要發展的空間和平臺。
一方面,部分新就業群體的職業發展空間有限。部分靈活就業崗位對勞動者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工作可替代性強。復雜程度高的工作崗位則需要新的技能才能勝任。職業專業技能培訓的不完善或短期高收入的路徑依賴可能引致的技能缺失將成為青年追逐更好職業發展的屏障。另一方面,新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完善。盡管新就業群體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通過自主繳納的方式參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由于多數地方規定靈活就業人員必須是本地戶籍,再加上繳費基數高、可參保險種少等原因,新業態就業者社保覆蓋率偏低。同時,數字平臺企業的不規范用工問題突出。數字經濟利益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以零工身份受雇的多數勞動者的議價能力,勞動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這些都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實踐中,真正激活新就業群體一池活水,打破這些人職業發展的天花板,需要切實保護新就業群體的勞動權益,拓展新就業群體的職業發展空間,做好新就業群體的兜底保障工作,提高新就業群體社會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
保護新就業群體勞動權益,實現新業態企業和新就業群體雙贏。在新業態發展初期,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狀況給勞動法律制度帶來挑戰。必須貫徹技術向善的理念,堅持企業與勞動者利益共同體理念,保護新就業群體勞動權益。要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堅決保障勞動者權益,防止利用算法等技術手段損害新就業群體勞動權益,堅決杜絕不與從業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社保繳存比例低等短視行為。還應在新業態企業中建立工會組織,吸納新就業群體成為工會會員,把對新就業群體的勞動保護作為當地工會組織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企業和工會雙管齊下,保護新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護航新業態健康發展。
做好職業培訓,拓展新就業群體的發展空間。要緊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加快新職業標準開發,推進新職業培訓,開展滿足不同就業形態個性化需求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探索創新新就業群體職業技能培訓方式,通過政府、行業、院校和互聯網平臺聯合辦學并認證等方式,為靈活就業群體提供學習認證。進一步暢通新就業群體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評審渠道,鼓勵引導新就業群體申報專業技術職稱,讓更多的新就業群體具有穩定的就業技能和清晰的職業規劃,拓展新就業群體職業發展空間。
強化新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兜底功能,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的后顧之憂。要適應數字新業態的就業特征,建立完善適應新型就業形勢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保繳費分攤制度、勞動權益與工作福利、基本養老保險等制度,使社保體系與平臺化、分散化、虛擬化的新就業形態更加協調,使基本社保體系對新就業群體更加友好。
韓 晶
(來源: 經濟日報)
韓 晶
下一篇:一把卷尺量世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