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東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現象,將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并出現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同日,美國《國會山報》報道,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7月3日是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今夏以來,中國多地也遭遇高溫“炙烤”。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今年以來我國平均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偏多1.4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在厄爾尼諾背景下,全球石油化工業也會受到顯著影響。高溫或直接帶動油品需求,也會造成農產品減產,進而影響農化品市場。
厄爾尼諾推升全球氣溫
近期,我國多地也出現持續的高溫天氣。專家對此表示,這是受厄爾尼諾現象推升全球氣溫的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它平均每2~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12個月。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為90%。這增加了未來12個月全球氣溫創紀錄升高和發生破壞性天氣的可能性。世界氣象組織還預計,2023年將打破2016年的全球最暖紀錄,成為史上最暖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學家羅伯特·羅德表示,極端高溫是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氣候模式的結果。他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個半月里將會出現更加炎熱的天氣。
而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報告,厄爾尼諾事件不僅對當年的全球經濟造成沖擊,也會導致隨后多年經濟體增長乏力。IMF預計,新一輪強勁的厄爾尼諾影響將更為嚴重,可能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抑制熱帶國家的經濟活動。
“挽救”疲軟的油品需求
厄爾尼諾現象通常導致或加劇洪澇、酷熱、干旱以及山火的發生,對當地能源保供、工農業生產、水資源、生態環境等造成諸多不利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石化行業產生多大影響?路孚特中國石油市場首席分析師趙蕾認為,2023年下半年,厄爾尼諾現象或將“挽救”疲軟的油品市場。比如,今年歐洲成品油需求依然低迷,影響了行業利潤。西北歐的煉油利潤在3月底達到26~27美元/桶的峰值后,目前已跌至17~18美元/桶,主要原因是由于庫存高企。經濟衰退的預期影響市場信心,疲軟的消費需求拖累了汽油柴油需求。但是,異常炎熱的夏天會導致私家車出行頻繁,還會使車內空調用油增加,汽油和柴油消費量也有望強勁反彈,成品油需求或許可獲大幅提振。
與此同時,沙特能源部剛剛宣布,7月開始實施的自愿額外減產日均100萬桶原油的措施將延長1個月至8月底。沙特方面稱,此舉是為了與OPEC+國家一道共同維護國際原油市場穩定。5月,沙特已自愿減產日均50萬桶原油,兩次減產后,7月起沙特原油日均產量已減至900萬桶。另外,俄羅斯也在7月3日宣布力挺油價措施,將在8月每天減少50萬桶石油產出。這同樣有利于未來數月的油價提振。
后疫情時代,經濟加速復蘇,工商業活動用電需求旺盛,而油品供應端減少又起到托底作用,在厄爾尼諾現象作用下,能源價格或將再度走高。
農業相關市場影響重大
溫度是對生物生長最具影響的環境因素。極端高溫氣候之下,農業生產或遭遇沖擊。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北半球干旱氣候已導致大豆、棕櫚油等農產品生產環境惡化。6月底,美國農業部公布了種植面積報告,該報告超預期調降美豆種植面積,導致外盤油脂大漲。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認為,美豆供給已經處在緊平衡的狀態中,后續隨著進入美豆種植的生長關鍵期,天氣影響至關重要,而天氣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美豆后續易漲難跌的格局。大豆除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外,還是生物基塑料、油料、油漆等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
除大豆外,玉米、橡膠、棕櫚等重要的化工原料作物也可能受到高溫的負面影響。中信建投期貨童長征認為,受東南亞的高溫影響,保守估計,我國橡膠2401合約躍上1.5萬元/噸是有可能的,甚至可能向上摸高至1.8萬元/噸。
此外,由于干旱,在一些農業欠發達地區存在糧食減產甚至絕收的預期,這可能導致全球糧價在一定程度上被推高。實際上,今年以來,與天氣相關的事件已經推高了部分農產品的價格。而作為“糧食的糧食”,化肥自然也將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嚴重影響。高溫可能給化肥市場帶來恐慌情緒,從而抑制化肥需求,進而影響更多農化產品的需求。
上一篇:蘇伊士上海化工區危廢處置項目投產
下一篇:沙俄減產仍難撐油價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