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網莆田6月24日電 (記者 龍敏)走進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湖石淉生態園,湖光瀲滟,魚游蝦嬉,白鷺群飛,岸綠景美,棧橋相連。風車、水車、涼亭、網紅咖啡點綴其間、逸趣橫生……
湄洲島曾是一個“只長石頭不長草、海風吹著沙子跑”的島嶼,生態脆弱,荒漠化嚴重,森林覆蓋率不足10%,樹種只有稀疏的黑松和木麻黃。而湖石淉生態園位于湄洲島中部的低洼處,當年污水橫流,被本地人稱為“龍須溝”。
多年來,湄洲島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植于發展全過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礁綜合保護,實現天更藍、島更綠、水更清、灘更凈。湄洲島黨工委書記吳海端表示,湄洲島不斷突破自然條件制約,蝶變成“生態島”。
記者日前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行走于東南沿海發現,如同湄洲島一般,許多孤懸海上、偏居“界外”的海島逐“綠”向未來,掀“水美”“低碳”風。
湄洲島四面環海,全島年平均降雨量約為970毫米,資源性缺水突出。同時,因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島上部分河道成為臭水溝,河道占用、河灘開墾等亂象突出。
2020年,湄洲島入列全國第一批55個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系統規劃、一體推進“湄洲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建設,推動水體治理、岸線綠化、中水回用、智慧節水。
如今,湄洲島向更凈、更美加速前進。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利用,讓黑臭水體消失無形;中水利用、雨水收集,讓主要河道得以“細水長流”;河流、湖泊、濕地等水體恢復自然連通,全島被一張“水網”串聯起來;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周邊海域水質優良率達到100%;垃圾分類全覆蓋,綠化率提升至60.66%……
在生態保護逐步深入的同時,湄洲島更主動實施減碳行動,計劃于2025年建成全國首座“零碳島”。目前湄洲島每2度電中就有1度來自清潔能源,共建成23個光伏發電項目,累計裝機容量約1300千瓦時,年發電量約169萬千瓦時。
綠電賦能讓湄洲島實現全電項目在海島旅游、生產、生活等場景深度覆蓋。目前,湄洲島已完成全島218家民宿與21家機構的全電廚房改造,年替代電量超過167萬千瓦時。在湄洲島海景酒店的全電廚房里,廚師長趙先財正在顛勺炒菜,不見明火,煙氣減少,更少了鼓風的噪聲,“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
距離湄洲島不遠的平潭島,是大陸唯一集“國際旅游島、自貿試驗區、綜合實驗區”三項區域政策疊加的地區,曾長期困擾于風沙侵襲、水電匱乏等影響。隨著持續實施綠化工程,平潭水環境質量、海洋生態保護、海水水質均得到全面提升,開門即見“平潭藍”;全區累計完成造林綠化總面積21.53萬畝,出門可遇鳥語花香。
碧海藍天、綠樹環抱的“水美”“低碳”海島正綻放著清新宜人的魅力。當下,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湄洲島、平潭島、崳山島等具備“清涼”屬性的海島游持續走俏。
今年以來,聚焦“星辰大海浪漫島、音樂藝術歡樂島、品牌賽事活力島、旅游體驗舒心島”,平潭打造了星辰大海、水上運動和房車露營等特色旅游業態產品,助力旅游市場升溫。
湄洲島圍繞“山盟海誓”“山海協作”“長短途互補”“生態康養”“職工療休養”“影視+文旅”等熱門旅游主題,依托分布于省內的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各風景名勝區,串珠成鏈開發共享的旅游線路,打造共享的旅游新產品。吳海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湄洲島擁有東南沿海最優質的濱海旅游資源,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道路,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游發展有機結合。(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