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促進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以“雙碳”工作為總牽引,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一、深刻認識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穩步提升。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容量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而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一步推進,我國能源資源需求還將剛性增長,目前我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差距,石油、天然氣和部分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面臨的壓力持續加大,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存在多重困難挑戰。如果繼續沿用粗放的生產生活方式,資源能源無法支撐、生態環境也難以承受。要突破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必須以扎實推進“雙碳”工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增強能源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安全性、可持續性,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從源頭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資源環境保障。
(二)推進“雙碳”工作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調結構轉方式任務艱巨繁重,產業鏈供應鏈還處于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關口。當前,新技術快速迭代,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我國產業門類齊全,新能源、新業態和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具備在變革中掌握先機的有利條件。同時,實現“雙碳”目標將帶來巨大的綠色低碳投資和消費需求,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廣闊市場。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必須以扎實推進“雙碳”工作為牽引,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創新、融合發展,持續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形成綠色經濟新動能和可持續增長極,推動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和技術支撐。
(三)推進“雙碳”工作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美麗中國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戰略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健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但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距離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必須以扎實推進“雙碳”工作為重要載體,發揮降碳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源頭牽引作用,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根本轉變,守護好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四)推進“雙碳”工作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根基。當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共同關切,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廣泛共識,各國都采取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大力推進自身碳減排的同時,積極參與多雙邊對話合作,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必須以扎實推進“雙碳”工作為重要契機,在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大勢中始終保持戰略主動,以更加積極姿態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強化綠色低碳領域多雙邊交流溝通和務實合作,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狠抓全社會節能減排,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化解過剩產能,10年來退出過剩鋼鐵產能1.5億噸以上、取締地條鋼1.4億噸。一二三產比例進一步優化,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猛,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轉型步伐加快,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1%,比2012年增加5.7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一批“無廢城市”和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過去10年我國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了約58%。
(二)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推進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5.5%,比2012年提升11個百分點;煤炭消費占比降至56%,比2012年下降12.5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5月,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首次超過煤電。
(三)能效水平穩步提升。制定印發“十三五”、“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大力推進全社會節能,實施節能減排重大工程,推動重點行業開展節能改造,推廣節能高效產品設備,健全能效法規體系,持續提升能效水平。過去10年,我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以年均3.0%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相當于少用約14億噸標準煤。
(四)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成效明顯。碳排放增速由“十五”的12.5%、“十一五”的6.1%,降為“十二五”的3.3%、“十三五”的1.7%,排放增量也以每5年約6億噸的速度下降,“十三五”時期增量僅為6.7億噸。過去1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約34%。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累計下降48.4%,超額完成上一階段承諾的自主貢獻目標。
(五)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不斷提升。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10年來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2021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提高到194.93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濕地保護率達到52.65%。我國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在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的同時,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以及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
同時,我國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壓力仍然巨大,深刻演變的國際局勢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新的挑戰。實現“雙碳”目標意味著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無疑將是一場硬仗,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努力。
三、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任務
黨的二十大對“雙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工作原則,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重點工作,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加強工作統籌協調。把系統觀念切實貫徹到“雙碳”工作全過程,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工作,既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路子,又不急于求成、偏激冒進。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扎扎實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從我國現階段國情實際出發,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按照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關部署,科學把握推進節奏,策略上穩中求進,行動上堅定不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持續深化對“雙碳”工作的認識和理解,跟蹤國內外新情況、新動向,組織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強化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加強對地方工作的督促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跑偏傾向,堅決制止“碳沖鋒”和運動式“減碳”。
(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實施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加大油氣資源探勘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把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大力度在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區規劃建設以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堅決落實能源保供責任,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加快油氣、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確保能源安全。
(三)大力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堅持增量存量并重,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綠色化、低碳化。積極做大增量,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持續優化存量,下大力氣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樹立并滾動更新行業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引導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依法依規退出落后產能。同時,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四)推進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積極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發展以鐵路、水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提升改造,協同推進交通出行的智能化、綠色化。鼓勵車輛集約使用,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服務,建設慢行交通設施,引導低碳出行。著力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行綠色設計,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推廣供熱計量收費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農房節能改造,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
(五)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構建有利于“雙碳”工作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持續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加強草原、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擴大林草資源總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建立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體系,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碳匯成效監測評估,建立健全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六)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實施低碳零碳負碳重大項目示范,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強化“雙碳”專業人才培養,完善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規范社會化培訓,持續加強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把“雙碳”工作作為干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內容,推動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開展培訓,切實增強各級領導干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
(七)完善“雙碳”基礎制度。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開展全國及省級地區碳排放統計核算,建立健全行業企業和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統籌編制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建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檢測、認證體系。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統籌建立科學合理的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完善相關交易規則和核算標準,加強從業機構和重點排放企業監督管理,嚴厲打擊數據造假行為。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規則,規范市場主體行為。
(八)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和規則制定,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統籌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斗爭合作,堅持我國發展中國家定位,堅持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堅決維護我國發展權益。積極開展綠色低碳領域務實合作和技術交流,參與碳定價機制和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國際宏觀協調。深化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提高境外項目環境可持續性,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飛)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