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經濟觀察)5G之后,5.5G或將于2024年進入商用階段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劉育英)自三年前商用后,5G技術在持續演進當中,一些專家預計,網速10倍于5G的5.5G,有可能于2024年進入商用階段。
在本周舉行的2022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首席技術官Alex Sinclair表示,近幾代的移動通信網絡一般代際生命周期為10年,且在第5年左右都會出現一個分水嶺,2.5G、3.5G及4.5G,都帶來了性能顯著增強、網絡管理效率顯著提升、能源消耗顯著下降的效應,5.5G也會起到相同的作用。
標準是無線通信產業的龍頭。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已啟動5G R18版本的制定,計劃在2024年如期凍結,屆時將兌現5.5G十倍能力提升的目標。
Alex Sinclair認為,根據3GPP標準節奏,預計5.5G將于2024年進入商用階段。
無線技術需要在5G的基礎上持續演進,來滿足未來5年至10年智能社會發展的需求。那么5.5G是什么,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變化?
ITU(國際電信聯盟)未來網絡和頻譜管理處處長Walid Mathlouthi認為,上行下行速度、覆蓋范圍和延時是衡量移動通信網絡質量的三大指標,5.5G無疑將在5G基礎上大幅提升。
據了解,5.5G作為5G的升級版,其標志性的下行萬兆、上行千兆和內生智能的能力,將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例如,元宇宙的發展需要通信網絡的大幅升級。高沉浸、低延遲、隨時隨地是元宇宙的主要要素,這對網絡提出更高需求,尤其是提升虛擬社交、元宇宙游戲、沉浸式協同辦公等場景的體驗,現有網絡條件力有不逮。
華為5.5G總經理高全中介紹,5.5G下行10Gbps(萬兆)及毫秒級時延的能力,將成為構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橋梁,使MR(混合現實)、XR(擴展現實)、元宇宙產業規模發展。通感一體可以提供超越連接的能力,將通信與感知技術融合,為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創新提供可能。
此外,5.5G將對工業界產生重大影響。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工業4.0創始團隊成員Michael Dowling表示,從德國的生產實踐看,配備5G的工廠往往實現了更好的物聯網,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也更多更好,相信5.5G會持續推動變革。
此前,5.5G已經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除標準化工作取得突破外,關鍵技術也取得突破,如超大帶寬和超大規模天線陣列已經驗證了網絡的萬兆能力。
通信設備商華為和多家電信運營商一起發布了系列創新結果。如華為和中國移動等合作伙伴,針對全雙工、無源物聯、通感一體等多項標志性技術進行了原創系統開發和試驗工作,并發布兩項創新成果:5G-Advanced(即5.5G)端到端四大產業樣板和《5G-Advanced新能力與產業發展白皮書》。
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介紹了另外一項關鍵突破,即5.5G的物聯全景更加清晰,5.5G所支持的NB-IoT、RedCap和Passive IoT三類物聯技術跨步向前,已具備收編所有物聯的能力。
盡管5.5G已在標準、技術、應用場景等方面取得進展,但真正進入商用仍有其他門檻。
例如頻譜問題,汪濤表示,需要充分利用好Sub100GHz的頻譜資源,為5.5G提供資源保障。毫米波是5.5G的關鍵頻譜,運營商需要獲得800MHz以上頻譜兌現10Gbps能力;6GHz是潛在的超大帶寬新頻譜,各個國家需考慮在WRC-23標識后開始發放6GHz頻譜。
此外還有產業生態問題,汪濤說,以物聯生態為例,運營商和設備商要面向物聯場景規劃網絡,兼顧人和物的需求;終端廠商的模組能力和成本要適配應用場景,行業和應用開發者要提前孵化應用。(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