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網運城9月30日電 (記者 李新鎖)秋分一過,山西運城黃河灘涂上就顯出豐收景象。永濟黃河灘涂的萬畝蓮藕長勢正好,鹽堿地養殖海蝦日漸肥美;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內“棗”滿枝頭;夏縣泗交康養基地郭家河村“黃河人家”民宿加緊收尾建設。作為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山西運城人在傾力守護黃河的同時,也收獲著來自母親的豐厚饋贈。
黃河流經運城345公里,長度占到了山西全省的34.7%。運城是黃河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系統治理保護為先
運城,古稱河東。依托黃河母親的滋養,這里名人輩出,留下了全國地級市國保單位數量第一的榮耀,還有中條山、黃河水的山水形勝。
如何把這種輝煌傳承、延續下去?運城把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修復放在第一位。
運城市發改委黨組成員,運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心黨組書記、主任付曉霞介紹,近年來,運城市圍繞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大力實施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十大生態保護工程、十大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及“五條綠色走廊”建設。
9月24日至26日,“海外華文媒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行”活動(簡稱“海外華媒運城行”)在運城舉辦。
此次活動由運城市歸國華僑聯合會、運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心、運城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運城市委網信辦主辦,中新社國際傳播集團山西分公司承辦。
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修復,運城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修復,實施了總投資122.49億元,涉及90個項目的“十大生態保護”工程。
在接受海外華文媒體采訪時,付曉霞說,在提升黃河支流入黃水質方面,運城市實施了總投資115.9億元,涉及87個項目的“十大建設工程”,分別是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全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質增效工程、工業園區廢水深度處理及中水利用工程等,確保一泓清水入黃河。
在污染治理方面,運城市全面打響工業、農業、城鄉生活污染治理戰役,黃河、汾河沿岸一公里內污染企業全面取締,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千年鹽湖停止工業生產。2020年-2022年,運城環境綜合指數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2022年國考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70%,Ⅳ類斷面比例30%。
在水土保持方面,運城精準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4平方公里;累計建成高效旱作農業示范區5.14萬畝,糧食平均畝產達到800公斤以上。
投桃報李饋贈豐厚
在運城人保護黃河的同時,黃河也在滋養著河東大地。
數據顯示,運城市沿黃8縣市有40個鄉鎮、128萬人口。沿黃各縣市持續做大做優特色產業,如臨猗蘋果、芮城花椒、垣曲核桃等水果和干果經濟林面積達到500余萬畝,特色水產養殖、萬畝水稻和蓮藕種植等也聲名鵲起。
30日,在永濟市開張鎮的“南蝦北養”千畝生態產業園內,生長在黃河邊的南美白對蝦日漸肥美。開張鎮鎮長衛亞妮介紹,西開張村9000余畝耕地中有三分之一是鹽堿地,因不適合傳統農作物種植而長年撂荒。幾年前,當地得知這塊鹽堿地水質與海水成分相近,非常適合水產養殖,便決定以“漁”治“堿”,流轉土地建設千畝生態大蝦基地,養殖南美白對蝦。
“如今,在西開張村已建成1000個養殖棚。按每棚產量1000公斤計算,每年至少出兩茬,每公斤至少賣50元。一個棚保守估計,純利潤達6萬元至8萬元?!毙l亞妮說,村民不僅可以通過土地租賃獲取可觀收益,每年還有150余勞動力參與到園區日常養殖、維護等工作中,增加勞務收入300余萬元。
除了定居黃河邊的南美白對蝦,還有黃河鯉魚、蓮藕、水稻等產業日漸成形。
付曉霞說,運城把生態資源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點,充分利用綠色資源的比較優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工則工,重點打造運城水果、運城面粉、運城蔬菜等品牌,為沿黃鄉村振興打牢產業基礎。
沿黃流域是運城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在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之下,生態保護正倒逼產品升級和產業轉型。
海外華媒運城行期間,美國《華興報》、加拿大《環球華報》、印尼《國際日報》、菲律賓亞太通訊社等海外華文媒體負責人登鸛雀樓、看生態產業,探訪文旅康養基地,深度體驗黃河文化。
夏縣泗交康養基地項目是當地打造“兩山”理論樣板的新探索。項目規劃區域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和中條山生態廊道為脈,全力打造休閑康養、健身娛樂和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夏縣郭家河村位于中條山前沿,全村下轄5個自然村。
近年來,當地借助沿黃旅游公路開發有利時機,傾力打造郭家河民宿村,把原農宅改造成住宿、餐飲、休憩的農家小院,配套建設游客服務中心、房車營地、民宿停車場等。
對此,南非《非洲時報》副總編輯鄧燕說:“看到整潔精致的農家小院和院子里種的純天然茄子、辣椒等蔬菜,忽然就有想住下來的沖動。”
黃河文化傳承有序
在保護、修復的前提下,近年來,黃河文化在深度弘揚中彰顯魅力。截至目前,運城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2處,數量居全國地級市之首;當地持續30余年舉辦關公文化旅游節,讓“關公故里·好運之城”唱響全國;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全面加強,永樂宮壁畫修復保護工程進展順利,“文明守望工程”認領認養8處。
萬榮縣地處黃河、汾河交匯處,因軒轅祭后土而肇始農耕文明。位于萬榮的孤山是二十四節氣文化起源地。
近年來,當地結合悠久人文歷史和孤山獨特地理位置,以耕讀康養理念逐步建設成為集優秀文化為魂、生態文明為根、有機農業為基、耕讀康養為本、休閑觀光為韻的萬榮縣孤山修福第基地。
該基地總經理侯留安介紹,基地用十余年時間打造了一個有機農業種植基地和耕讀教育康養基地,積極探索“農耕文化+鄉村文旅+生態保護+教育康養”的創新發展模式,傳承黃河流域農耕文明,展示多元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新面貌。
基地內建設有二十四節氣教學區、食物教育教學區、習武場、紅色革命文化教學區等九個研學區,可進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校外實踐課程、中小學生研學、冬夏令營等活動。
登臨孤山山頂,可見王屋山、中條山以及壯觀的黃河河道,山川云海盡收眼底。
循著王之渙《登鸛雀樓》的詩句,“海外華文媒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行”活動一行登上鸛雀樓,俯瞰黃河之水滔滔而下,近聞雀鳥啾啾而鳴,在山河對望間,感悟歷史文化的厚重。
鸛雀樓景區里的黃河灣營地項目,是當地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夜晚,在營地,游客們享受著“白日依山盡”后的夜生活,愜意自在。
美國華人網總編輯于天竹說,黃河流域產生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與科技成果,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辯證的哲學思想。黃河文化推動著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完)
下一篇:廣交會新變化新亮點值得期待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