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簡單的戶籍變化,也不只是人口有序流動的問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的實質是公共服務和社會權利均等化的過程。
近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有關部門起草的《關于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助力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將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江蘇省除南京、蘇州市區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統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核心任務,不僅有利于提升城鎮化質量,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更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暢通城鄉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戶籍制度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5%,全國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7.7%。同時,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
也要看到,制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因素還有不少。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有的舉措一定程度上存在滯后現象,不少農業轉移人口雖然工作生活在城鎮,但未能享受城鎮居民的同等待遇,市民化水平較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簡單的戶籍變化,也不只是人口有序流動的問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的實質是公共服務和社會權利均等化的過程。
高質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關鍵在于建立完善“進得來”的城鄉一體化戶籍制度。通過調整優化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政策,推行鄉鎮(街道)或村(社區)設立公共集體戶,支持具備條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實行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居住證互通互認等措施,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降低市民化門檻。
高質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核心在于建立完善“過得好”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實現農業轉移人口的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在就業服務與技能培訓領域,逐步提升農業轉移人口數字技能與就業競爭力。同時,加強適用于農業轉移人口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例如,南京市堅持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的重點放在市郊農村,2022年合計安排資金超280億元,實現軌道交通區區通、公交線路村村達、通信燃氣戶戶有、區域供水全覆蓋,在江蘇省率先實現城鄉基本養老保險、醫保、低保同標并軌、同步提升,實現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
高質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重點在于建立完善“離得開”的農村配套政策體系。進一步破除帶資進城落戶的制度障礙,按照農村集體土地的最終所有權和農民有償有期限的使用權“適當分離”的原則,深化農村產權制度的集成改革。在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同時,促進農民工成家庭、整建制地落戶城鎮,切實維護進城農民的權益,確保有意愿、有能力、有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便捷落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蔣 波
蔣 波
上一篇:官塢村的“土專家”(逐夢)
下一篇:奏好“大合唱”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