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中新網煙臺7月30日電 (記者 李欣 謝藝觀)“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品和技術。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并不是決然對立的,關鍵看采用什么技術、追求什么產品?!鄙綎|省委常委、煙臺市委書記江成表示,該市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立足點放到技術和產品的創新上,走傳統產業高新化、現代化的發展路子。
近日,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團來到山東煙臺,實地采訪煙臺如何“精耕細作”,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
煙臺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工業門類齊全,涵蓋國民經濟工業大類41個行業中的37個,上市公司63家。目前探明黃金資源儲量4500噸、占中國的26.7%,黃金年產量170多噸、占中國的30%。2022年煙臺港貨物吞吐量超過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400萬標箱。
江成介紹說,煙臺作為制造業大市,傳統產業占比達到70%以上,在改革開放之后曾經創造了經濟發展的顯著成就,但是產業結構重、能耗大、資源依賴、競爭力弱的矛盾日益凸顯,傳統的發展路徑已經不足以支撐煙臺的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何走出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是煙臺面臨的首要問題?!?/p>
“在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方面,煙臺對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屬于落后產能的企業堅決關停退出。2018年以來,累計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6000多家,關閉評級評價差的化工生產企業279家,化工生產企業由800多家減少到394家?!苯膳e例說,化工產業是煙臺的傳統支柱產業,不可能棄而不用、另起爐灶,而是推動其向綠色高端低碳發展,建設高端綠色低碳新材料產業基地,2022年產值達到1730億元(人民幣,下同)。煙臺還篩選了9個產業集群和16條產業鏈,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每年推出100個投資過億元的技改項目。
“精耕細作”傳統產業蝶變升級
“世界上只有中國制造的動車車身是白色的?!比f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叢浩指著一輛動車模型介紹,“這是因為我們的產品生產的涂料性能先進,既能耐受不同溫度,還不易變色發黃?!?/p>
動車所用涂料的主要原料,是萬華化學通過多年技術積累和工藝優化,自主研發的脂肪族異氰酸酯(ADI)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被譽為異氰酸酯產品系列里的“明珠”,具有極其優異的抗老化、耐暴曬、耐黃變性能,是支撐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汽車等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材料,也是涂料、膠黏劑、人造革等傳統產業綠色化升級的關鍵原料。
“化工行業被譽為傳統產業,可是沒有落伍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品。”煙臺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孫吉鵬介紹說,煙臺正在依靠技術創新,將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作為重點培育的支柱和優勢產業,規劃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城,計劃今年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煙臺化工產業園是黃渤海南岸高端低碳石化產業基地的核心園區,也是三大園區中產值規模最大的園區。“從發展階段看,煙臺化工產業園已初步實現規模化、集群化、標準化,正在大踏步邁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計劃五年內產值突破2000億元?!睙熍_黃渤海新區經發科創局副局長周世忠說,近年來,新區強力推動煙臺化工產業園轉型升級,形成了以高端石化、新材料、精細化學品等為主的化工產業體系。
“我們一直以攻克技術難關為己任,先后填補氨綸、間位芳綸、芳綸紙、對位芳綸4項國內空白?!碧┖托虏募瘓F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西全介紹,當前,公司正圍繞智能穿戴纖維、綠色制造技術、海洋生物基材料、新能源汽車、信息通訊、綠色化工六大賽道展開創新活動。
宋西全表示,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主要規劃建設間位芳綸、芳綸紙、智能纖維、氨綸、對位芳綸等項目。其中,間位芳綸項目采用國際領先的紡絲第三代技術,打造全球最大芳綸有色纖維生產基地,2021年8月投產。智能纖維項目技術系全球首創,實現可編織柔性電致發光智能纖維的產業化制備,2022年1月投產。園區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80億元。
據悉,煙臺化工產業園將由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產能建設,向以“精耕細作”為主的精細化、專用化、系列化細分市場拓展滲透,推動聚氨酯、乙烯等化工產業鏈向高端延伸,規劃建設高耐熱聚碳酸酯、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等高端差異化產品項目,支持發展智能纖維、綠色印染、電池隔膜等領域拓展。
探索海洋牧場多元發展新模式
煙臺現轄海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71公里,盛產海參、對蝦、鮑魚、扇貝等海珍品,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46處、總面積140萬畝,2022年漁業經濟總產值1160億元。
從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漁人碼頭海域俯瞰,“耕海1號”現代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似一串寶石項鏈鑲嵌在蔚藍的大海上,它是全國首個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將海洋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轉變,改變了以往單純捕撈、設施養殖為主的漁業生產方式。
山東海洋集團耕??萍伎偨浝砦編r介紹說,“耕海1號”集養殖、觀光、垂釣、住宿、餐飲、科普、科研于一體,實現了現代海洋漁業、海洋工程技術和海洋文化旅游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更帶動了水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休閑旅游、裝備研發制造等產業的快速發展。
“網箱里養殖著斑石鯛、紅鰭東方鲀等優質海水魚。”尉巖說,“耕海1號”依托5G技術等,以科技創新提升漁業養殖效率,并將智慧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機結合,探索海洋牧場多元融合發展新模式。在水下布設大量傳感器,并通過5G通信技術,實現對水質環境亞毫秒級的水下視頻及水質監測數據收集傳輸,還可實時監測溫度、鹽度、流向等水質水文情況,以及海面氣溫、氣壓、濕度、風速和降雨量等氣象情況。
相關數據顯示,“耕海1號”一期總養殖體積3萬立方米,每年可養殖優質海水魚類20萬尾,年產約15萬公斤,年可接待游客五萬人次以上。
“網箱設有太陽能、風能發電系統,初步布置了60塊太陽能光伏板和3臺風力發電機,在日照充足、風力穩定時基本滿足日常用電需求?!蔽編r表示,“耕海1號”同時設置1組蓄電池作為低壓電源用于日常照明、監測等設備供電。
此外,“耕海1號”平臺還配備了南極長城站同款防污處理系統,可以實現防污減排、節能環保,專門處理平臺的污水污物,處理之后的污水污物通過污水處理船,全部運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指定的陸地碼頭,排入全市污水管網,實現“零排放”。(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