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港澳臺專線】(臺海觀瀾)從“送王船”到媽祖文化:文化同根,海峽同心
中新社福州7月6日電 (記者 閆旭)“閩臺‘非遺’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希望帶著兩岸年輕人親近‘非遺’,去傾聽、去記錄?!睆B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羽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年輕人應該加深文化交流,更深入地了解腳下的土地和文化。
為期兩天的首期閩海論壇6日在福州落幕。兩岸專家學者聚焦“深化兩岸文化融合發展”,倡導“以同源文化為紐帶,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并實地調研福州臺灣會館、林則徐紀念館等,探尋兩岸同源文化。
張羽說,“送王船”是閩臺海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種儀式,影響非常廣泛,流傳于閩臺地區、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等。閩臺“送王船”活動雖有差異,但大體一致,寄予了兩岸民眾“歲時安康”的心愿。
因而,在組織學生進行有關“送王船”的學術課題時,張羽邀臺灣學生參與其中,一起進行“非遺”的記錄、訪談、拍攝。在她看來,更多兩岸年輕人參與“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對兩岸文化融合很有意義。
“我一直都融入得非常好,我認為是因為文化同根,海峽同心?!?017年從臺灣來到福州的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說,中華文化是兩岸之間最強韌的紐帶。
馬彥彬認為,福建有許多精深的傳統“非遺”藝術,近年來也不斷激蕩出“文創數字化、數字文創化”的新表達形式和新運營業態,可以充分發揮福建在兩岸文化融合中的積極作用,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文化創新,吸引臺灣文化工作者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福建和臺灣在血緣、習俗、宗教、藝術等許多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閩南方言至今仍為臺灣的主要方言,發源于莆田湄洲島的媽祖文化在臺灣更是世代相傳、影響廣泛。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濤認為,閩南語音樂文化貼近兩岸民眾生活實際,真實表達兩岸同胞內心感受,長期以來深受兩岸民眾的熱愛和追捧,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載體。應通過廣泛持續的文化交流,促進兩岸閩南語音樂文化的對話與合作;深入挖掘閩南語音樂文化的寶貴資源,通過文化創新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文化體驗和傳播效果,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同胞情感聯系。
來自臺灣彰化的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副教授蕭弘德認為,臺灣媽祖信仰盛行,各地媽祖廟皆從大陸媽祖廟分靈而來,兩岸媽祖文化融合發展加強了民間互動與友情,也促進了文化交流與商業投資。“將來,可以更開放地鼓勵兩岸媽祖文化互動。”
在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巍巍看來,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各地散落著千余處涉臺文物,是兩岸歷史文化變遷的重要載體與見證,保留和傳遞著兩岸人民的歷史記憶、情感、經驗和智慧,是兩岸文化認同的基礎。應積極開展涉臺文物保護,深入發掘、展示和宣介涉臺文物豐富內涵,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骨肉深情。
閩海論壇由中華文化學院、福建省中華文化學院聯合主辦。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袁莎表示,希望兩岸同胞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進一步加強兩岸人文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完)
24小時熱線:
13951428565